4000-520-616
欢迎来到免疫在线!(蚂蚁淘生物旗下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询价篮
主营:原厂直采,平行进口,授权代理(蚂蚁淘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电话
4000-520-61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
国家级名中医——宋康-健康-浙江在线
来自 : health.zjol.com.cn/system/2015 发布时间:2021-03-24

宋康 主任中医师 教授 浙江省名中医 国家级名中医

原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术带头人,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学会呼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副主任委员,世界联合中医药学会呼吸分会常务理事、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抗癌学会顾问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疑难病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对哮喘、慢阻肺、慢性咳嗽、小儿咳喘,肺纤维化、肺癌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开展了慢性肺系疾病病的冬病夏治、哮喘阶梯治疗中药增效治疗、中药防治肺间质纤维化,同时注重养生保健,体质调理及更年期阴阳失衡等治疗,擅长膏方调补应用,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门诊时间:周一、三下午(武林馆) 12580预约

他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为浙江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中国中西医学会呼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西结合学会呼吸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学会内科委员会主任,在中西结合呼吸病和中医内科临床、科研等方面建树颇丰;他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专业人才,他就是国家级名中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术带头人 宋康。

老浙大横路上走出来的名中医

老浙大横路,上了年纪的杭州人都称它上刀茅巷,是杭州众多百年小巷中的一个。光绪二十三年(1897),杭州知府林启在这里的普慈寺创办求是书院,成为后来浙江大学的前身。从建校到1952年,除了8年抗战,这里一直是浙大的主校区。

五十多年前,浙大搬迁,这里又成为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老校区。 大跃进 时代, 求是人民公社 也设立于此,而当时的求是书院,则变成了人民公社的大食堂。

那时,整个老浙大东起贴沙河,西至大学路,北抵现庆春路,南至现大河下。校园内有 求是湖 、 新开河 流过,小桥流水,柳树成荫,主教学楼阳明馆前有绿色的草地广场,环境十分幽静。国家级名中医、呼吸病专家宋康教授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长大。

宋康出身于医学世家,父母都是西医。父亲是原浙江医科大学教授,后调至浙江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工作。解放初期,政府对寄生虫防治问题很重视,宋康的父亲是这个领域的权威,曾担任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咨询委员会主任、WTO蠕虫病研究合作中心主任等职。除父母外,周围的很多亲戚朋友也都是西医,从小浸淫在现代医学的氛围中,宋康做梦也没想到日后自己会投入中医岐黄之门。

一九五八年,因为要上小学,宋康离开了母亲的工作地117医院家属大院,来到了位于父亲单位宿舍 老浙大。

当时浙江中医学院刚开始招第一批六年制本科生,而杭州卫校和卫生干校已培养了不少学生。这块地方还麇集了省医科院的前身 浙江省卫生实验院、省药检所、省中医研究所、防疫站 几乎是一个浙江医学的摇篮,孕育着浙江省卫生系统无数日后的精英。

因在附近的建国二小读书,宋康得以有机会和许多中医学院老师的孩子成为同学,生病时也常请中医诊治,耳濡目染中,逐渐对中医有了初步的认识。

小学毕业后,宋康考入杭州市重点中学杭二中,没上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宋康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祖国东北边陲黑龙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光阴荏苒,待宋康重返杭州于某化工厂当工人时,已是四年之后。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宋康开始了艰苦的备考过程。备考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漏液排队买教辅书,上班抽空看书,晚上熬夜更是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苦心人,第二年宋康顺利通过高考。

而这时,经历了四年上山下乡和五年工人坎坷经历的宋康已年届27岁,因为年龄的限制,宋康遗憾地与心中的第一志愿 浙江医科大学擦肩而过,可能是由于小时对中医的亲切感使然,思前想后,宋康最终选择了家门口的浙江中医学院。

暗下决心苦读西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中医学院的规模还很小,由于条件所限,经常上大班课。但学校虽小,却名医云集,魏长春、杨继森、裘笑梅 ,而院长、后来的国医大师何任正是宋康小学时同学的父亲,很早就熟识。

何老上的是 金匮要略 ,他讲课温文尔雅,声不算高,音却铿锵。他的课堂上没有人交头接耳,也没有喧闹声。中医经典奥涩难懂,又没有临床感性知识,而何老往往结合自己的体会把课讲得生动易解。宋康至今都保存着一张何老关于咳嗽的验方,此方结构严谨,君臣佐使,主治阴虚气逆咳喘诸症,在日后的临床中给了宋康以莫大的启迪。

宋康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成绩名列前茅,由于出色的组织能力还被推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光阴似箭,五年学业很快修完,宋康被分配到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也就是后来的浙江省中医院。

医生工作既辛苦又责任重大,附属医院又是省级大医院,疑难危重病症使宋康和他的同学们屡感艰难,所学中医技艺一时又用不上,还要补很多的现代医学知识,

那时的省中院除了有很多名老中医外,也麇集了一大批全国顶尖的西医专家,像血液病专家马逢顺、肾病专家徐慧云等,西医呼吸科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不懂西医诊疗知识可谓是寸步难行,这对于刚从中医专业毕业的宋康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怎么办?坚持还是放弃?宋康一度也对自己产生过怀疑,每当这时,何任等一批老中医的形象就在脑海浮现,病人对他们的殷切期待历历在目,于是幡然醒悟:不是中西之别,而是自己技艺不精。于是宋康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研读现代医学知识。

中西医结合是毕生追求

在省中院的前五年,宋康一直都在扎扎实实地学习现代医学,并要求自己每年发表一篇中医类文章,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早已是著述等身。当年为了读懂一张心电图,宋康除了背熟医院的小册子,还苦读大量相关书籍,其他像心血管、呼吸、肾病等现代医学知识都是通过这样的刻苦自学逐渐掌握的。

5年之后,在熟练掌握了现代医学相关诊疗知识后,宋康又重新回归中医,以中医为基础,开始主攻中西结合呼吸病和中医内科的临床研究。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宋康老师无论是在临床上、学术上、人才培养上、还是在中医药管理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2000年,宋康老师被评为主任医生。从2003年起,先后被聘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医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肩负起教书育人,培养专业医学人才的重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宋康老师不辞辛苦,诲人不倦,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后1人。目前,他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成为所在科室或学科的带头人,奋斗在临床一线。

2008年宋康老师先后荣获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称号。现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学会呼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副主任委员,世界联合中医药学会呼吸分会常务理事、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抗癌学会顾问等。并主持国家 十一五 支撑计划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若干项,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一项,课题获奖10余项,其中2项为省部级奖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等专著3部。

2006年-2010年,宋康老师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为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杰出贡献,于2008年获 全国优秀院长 荣誉称号。

医术精湛救人于危重

宋康老师对哮喘、慢阻肺、慢性咳嗽、小儿咳喘,肺纤维化、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开展了慢性肺系疾病病的冬病夏治、哮喘阶梯治疗中药增效治疗、中药防治肺间质纤维化,同时注重养生保健,体质调理及更年期阴阳失衡等治疗,擅长膏方调补应用,在国内亨有较高知名度。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年门诊量达万余人次,获赠患者锦旗、感谢信不计其数,

三年前,杭州有个90多岁的老干部因为肺部感染生命垂危,西医素手无策,只能维持治疗,家人已经开始准备后事。这时他的子女提出试试中医,于是宋康老师被请了过去。

肥胖、神志昏迷、面色潮红,发烧39度高热不退,身上插满各种管子,每天所需的营养都是通过胃管打进去,这是当时那位老干部给宋康的最初印象,似乎没有任何可以转圜的余地。

宋康老师默默观察,试图找到突破点,突然他发现,虽然插着导尿管,老人竟还在用着尿不湿,经仔细询问才知,尿不湿原来是用来接老人大便的,老人虽然脸色潮红,高热不退,但大便却如清水般,不断流下。一切豁然开朗,这就是中医典型的阴阳离决证型,清阳下陷,虚阳浮越,虽有发热,但属虚热。中医有一句叫做 甘温除大热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否发热,都要用温药和补药。宋康大笔一挥,方子迅疾开出,生晒参12克,再加西洋参、菖蒲、郁金、升麻等养阴补气。

到第四天上,家属惊喜地打来电话。

第二次出诊时,老人已经呼之能应,但神志还是迷迷糊糊,大便呈糊状,还有些滴滴答答。于是,宋康老师又开出第二张方子,适当加入调脾胃的药,人参再服,西洋参拿掉,又是四天药量。就这样不断调整方子,一个月后,老人身上的热度全部退去,神志开始清晰。服药两个月后,已能坐在沙发上欣赏书法作品。

事后回忆,宋康老师总结道:中医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即活体概念,人一定要在生的时候用药才有效;如果没有生的支撑,就算把最好的药用上去都没有效果。人参在这个病案中实际上是起到对生命的支撑作用,在患者生命快沉下去的时候托了他一把。这就好比一部车,如果发动机坏了,就算油箱里的汽油加得再满,点火点不着,也无法启动。中医起的就是点火作用,火点起来了,人体进入正常新陈代谢,之前西医给予的各种支撑疗法,如抗生素治疗、营养液供给等,才能有用武之地。

但是中医虽然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西医的功劳同样也不可抹杀。在用中医调理的过程中,始终是有着西医的基础支撑在里面。

所以做学问不可有偏废,非要分出来个西医好还是中医好,说白了就是门户之见。我们现在回归中医,大力发扬中医,并不是说要排斥西医,贬低西医。西医还是很重要的,在世界上主流医学还是西医,中医只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医有中医的优点,西医有西医的优势,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

本文链接: http://songkang.immuno-online.com/view-692019.html

发布于 : 2021-03-24 阅读(0)